9月4日,“绿色梦” 济南市城乡生态人居建设调研团前往泉城广场开展问卷调查。很多路人热情的参与我们的调研,谈及他们的看法。
在和几位被调查者的互动中队员们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大多数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是比较不充分,认识途径局限于广播电视。但是在面对日常生活中选择时,大家还是倾向于环保的生活方式。比如购买家电会考虑是否节能,尽量少的使用一次性餐具,选择不含磷洗涤剂,出行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空调温度不过分低。
除却问卷调查,队员们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散步的人,并了解到他们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其中一位路人对队员们的调研活动表示支持,他也认为年轻人应当多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社会建设。他告诉队员们,对于如何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除却相关部门的工作外,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是具体到每个人来说,除了调动积极性外,要考虑怎么能把积极变成习惯,也就使大家能随时随地,很便利的进行绿色环保行为。然而这样理想的阶段现在还没有达到的。拿身边的事说吧,家家都有废电池、报废的各种电子产品,可是真正废物分类回收的垃圾站点又只在某几片地区有,很多还是混合回收。而水电的节能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一个原因也是它和用户个人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又比较方便,所以家家户户都会节省水电。所以一旦配套设施和制度下来了,大家节能减排更方便了,那么热情自然也就更高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
队员们采访的另一位路人,他认为文化宣传和制度比较重要,比如前几年大家还广泛使用的一次性筷子,近几年已经用的很少了,而限塑令也是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去超市都会带包,用袋子少了很多。不过,在别的方面,类似这样的政策还应该有,节能环保在方方面面,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这是个大工程。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法律宣传,完善现有法律,很多违规的工厂依法取缔或者改造。
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协调发展的。建设绿色和谐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虽然个人之力很小,但千千万万人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节约都会汇聚成很大的力量。因而更需要便利的节能减排设施的支持,更完善的法律体制做保障,更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宣传,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建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