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4日两天,火炎焱燚社会实践调研团淄博分队开展了实践调研活动,淄博分队的成员前往淄川区洪山镇马家村和罗村镇黛青山富硒生态园与相关负责人交流,对两地进行实地调研。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曾是人们对农民的传统印象。但在新时代,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农民”一词正逐渐从“身份”转变为“职业”,淄博是山东省首批试点职业农民评级的地级市之一,一批新兴职业农民正在脱颖而出。
黛青山富硒生态园流转了1000余亩废弃矿坑荒山,实施生态农业修复工程项目,确定了发展高效富硒农业的目标。依托园区天然富硒土壤优势,建成了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富硒软籽石榴科技示范园。目前,合作社拥有富硒石榴生产区700余亩、生态农业观光园200余亩,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高效生产、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综合基地。以富硒农业综合开发为目标,以发展富硒石榴产业为主题,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创建国内首个品种齐全的富硒石榴博览园,打造中国第一家集研发、育种、生产、销售的富硒石榴产业化基地。2018年与罗村镇签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方案,涉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每年收取合作社财政资金200万的7%固定收益14万元,带动罗村镇22个村贫困户102户151人实现增收。黛青山生态园理事长张汉修是淄博市第一批职业农民(农民农艺师),先后投入了5000多万元,将黛青山从满目疮痍变成瓜果飘香。现在生态园已经摆脱单纯的农业经营模式,向“农业+文旅+康养”进军。一方面,按照田园综合体的高标准进行有序规划开发,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石榴博物馆和石榴研究院,一方面进行石榴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与此不同的是,洪山镇马家村在上个世纪末一直以农业闻名,现在农业却十分落后于时代。团队成员采访了村委会负责人员,对村内农业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多农业用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变成了公路和高楼,农民们也没有赶上前几年富硒农业的发展潮流,现在的农业生产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然,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农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还是不如其他产业。同样情况的村落不在少数,希望乡村振兴战略和职业农民的评定可以解决农村发展的困境。
淄博部分的调研结束标志着火炎焱燚团队的线下调研告一段落,全体成员召开了线上会议,淄博分队成员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汇报,并且对团队调研的总结和结项进行了分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