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山东大学 “明法申意”关于济南市民对婚姻法了解程度调研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所有活动顺利结束。
实地走访相关活动自7月9日起,历时十余天,团队奔赴济南市六大城区发放近1000份实体问卷,并且对各区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及高行、德康、圣义、都君等十余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市民婚姻情况了解及访谈调研。实体问卷调查结束以后,在线问卷调查仍在继续。问卷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也在随后的时间内进行。
本次问卷调查人群女性稍稍占优,男女比例接近5:6。除了在法律对女性权利的保护是否足够问题上,男女的选择出现了分歧。在另外的问题中,男女选择都较为一致。学历调查情况以大学为最。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在法理和情理的选择上,学历问题与大部分问题都没有明显关联。问卷调查人群年龄最小控制在了十六岁,年纪最大超过八十岁。数据统计结果将人群分为二十二岁以下,二十二到四十五岁以及四十五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加大过错方的惩处以及设定关于第三者的法律惩处问题都表示支持。但是出于第三者不知情也属于被害方等情况,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群众表示了反对。对于加大离婚成本以抑制不理性的结婚和离婚现象各有约有一半的人分别表示了支持和反对。在较为前卫的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上,年轻人的结果和普遍印象一致,反对的比例很低。中年人以及老年人在这个问题上反对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总体而言,选择无所谓的人最多。遇到婚姻纠纷问题,近七成的人选择法理为重,然而在法律是否有效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在全部超过一千人的调查中,有两到三成的人表示对婚姻法不了解,不做评价。另有四到五成的人表示虽然不了解,但还算满意。这个比例在各年龄段都较为一致。
访谈调研活动主要是为了调查各机构专业人士的对婚姻法的建议和认同程度以及婚姻法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访谈问题从离婚率的比例,保护意识的强弱,离婚的主要原因以及离婚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设置,并从家暴,第三者等具体角度提出询问。法律援助中心面对的是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众,因而财产分割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因婚外情以及家暴原因寻求离婚的占比也不大,而且法律最终还是以维护夫妻感情为主,多为劝和,很少判离。保护意识的强弱与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情况有较大关系,与性别关系不明显。各律师事务所的受众相对更广泛一些。在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权的问题都是难点。一般来说,求助律师事务所的以女性居多。对于问卷设置中是否增加对第三者的惩罚,以及是否增加离婚成本来遏制不理性的闪婚闪离现象,出于第三者难界定的考虑,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不需要。至于增加离婚成本,则针对面太广,影响较大,建议重点做好道德方面的引导。婚姻法毕竟是硬性规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难以划清法理与情理的界限。专业人士们一致认为法律规定已经较为完善,真正要处理好婚姻问题还是要加强道德的规范。受访人士均对问卷提出了修改建议。
婚姻法作为法律约束夫妻双方,与道德情理密不可分。在处理婚姻中的相关案件时,情理与法理常常互有冲突,在法律的框架内,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婚姻法的真正目的所在。婚姻法的普及问题道阻且长。市民缺乏对婚姻法的关注意识。曾经新婚姻法的出台惹得舆论纷纷,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婚姻法已经较为完善,重要的还是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有保护自己的手段。
本次暑期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既和每一位受访市民进行交流,了解各人情况和看法;也拜访了专业人士,从专业角度看待问题并倾听了真实案例。同时,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成员们自我学习并和同伴们相互交流,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收获。


(文/薛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