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我们调查团一行来到南京夫子庙附近展开调查,主要的调查目标是南京夫子庙,以及江南贡院和中国科举博物馆,目的在了解南京有关中国科举制度及儒学文化的保存及发扬情况。

我们首先来到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经历了四毁五建,最后一次是1937年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中受损,直至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开始,南京政府先后投入10多个亿逐渐修复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建筑,将完整的夫子庙人文景观呈现给游客们,在夫子庙中,除了其庙宇结构外,更展出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其珍贵的收藏资料更是重要。除此之外,其内还有关于秦淮流域非物质文化的相关内容,具体的有金箔,云锦,花灯艺术。近期,夫子庙内还加入了一些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了解非遗文化的活动,我们的队员体验了描绘团扇的活动。


之后我们参观了江南贡院及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为我们还原了科举考试场所的样貌及古代人们对待科举文化的态度,其展出的文物大多来自民间各地,中国科举博物馆则是系统的利用一些高新技术及创意的建筑结构展示科举制的的发祥,兴盛至衰败,馆内珍藏了许多殿试的试卷真迹,地下结构更是很好的保存了明远楼遗址。

通过今日的调查,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南京致力于恢复建设儒学文化科举文化相关的文化遗迹以及建设博物馆,逐渐让完整的科举发展史以及秦淮周边的古建筑群呈现在人们眼中,对文化遗产的保留着实为一壮举。